中共山东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见(校党字〔2013〕33号)
来源:宣传部   作者:中共山东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点击数:   日期:2013-12-26   字体:【

中共山东中医药大学委员会文件

校党字〔2013〕33号

中共山东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见

中医药文化是本质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1]51号),为进一步塑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大学文化,加强学校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对立德树人和高水平特色名校建设的推动作用,现就加强学校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近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名片,是我国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不仅对维护人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将“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列为重要任务。面对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于我校发挥专业特色优势,立德树人,推动高水平特色名校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继承与发展为主题,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传承与创新、传授与保护、传播与交流为主线,以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高水平特色名校建设。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师生,满足师生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坚持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突出原创性,体现时代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中医药文化对教学、科研、服务的推动作用,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与学校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三)建设目标。中医药文化源流及内涵研究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建设有新突破;培养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拓宽;中医药文化普及上有新进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医药特色更加鲜明;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使学校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学术高地。

三、主要任务

(一)依托山东省人文社科基地—中医药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加强中医药文化源流及内涵研究。

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医大师工作室等2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中医学术流派重点研究室、山东省扁鹊文化研究中心等资源平台,系统研究中医药典籍、文物、古迹和古今名医学术思想及其文化素养。梳理中医药文化源流脉络,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等。

(二)研究名家学术思想,加强中医药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系统研究总结自建校以来刘惠民等有重要影响的知名专家的治学精神和成长经验,充分发挥学校2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个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的重要作用,推广应用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进一步加强我校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三)搭建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充分发挥学校3个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我校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建设力度,联合国内外优势科研机构,搭建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平台,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密切融合,不断增强协同学科共同体的整体竞争力。

(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标志性研究成果。

在科研创新方面,将中医药文化研究作为科研工作任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围绕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过程中的重大和现实问题,确定突破目标,实施协同攻关战略,鼓励进行源头创新,努力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队伍建设,注重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

制订和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快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涵盖教学、科研、科普宣传等方面,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思想作风过硬的中医药文化人才队伍,注重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造就在行业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名家大师。

(六)坚持以文化人,促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坚持以文化人,以优秀的文化塑造人。将中医药文化理念与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等中医文化价值观念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跨学科深造,推动形成开放、交叉、渗透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具有独特文化品格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七)发挥中医药优势,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

积极筹建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使之成为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科普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阵地。对校园文化环境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使景观、科普、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

在深入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力度,充分运用校报、校园网、宣传栏、学生自办刊物,以及“文化讲坛”、“灵岩论坛”、“辛夷讲坛”等文化学术平台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及科普。

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工会等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岐黄杯”中医专业知识竞赛、中医经典背诵活动、太极拳比赛等丰富多彩、独具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进一步注重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文化品牌,大力宣传、全面做好扁鹊学术文化节、“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医药志愿服务、登山采药等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色和较大社会影响的品牌活动,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学校的知名度。

(八)健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体系,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通过举办泰山学术论坛等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等形式,加强与海内外中医药院校、机构合作,拓展中医药文化交流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国内、国际交流活动,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医药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四、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确保取得实效。

(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工会、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处、中医文献研究所、人文社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抓好落实。


山东中医药大学办公室 2013年12月2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