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育人为本 协同创新 谱写中医药高等教育新篇章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报社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   点击数:   日期:2015-06-26   字体:【
育人为本 协同创新 谱写中医药高等教育新篇章
——山东中医药大学特色名校建设纪实
大众日报
  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以入选山东省名校工程五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为契机,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育质量提升、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开放办学、服务社会为宗旨,发挥中医药优势,狠抓内涵建设,不断突出“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强化实践”的办学特色,谱写中医药高等教育新篇章。
一、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一)推进多元化中医人才培养。实施卓越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开展中医长学制拔尖创新人才、五年制本科应用型人才以及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中医学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厚基础、强实践、重师承、求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成功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山东省专业发展支持计划。
  (二)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3C+E”的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以针灸经典为中心的理论学习、以针灸推拿临床实践为重点的技能训练、以创新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创新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基础教育+分化定向培养”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理论教学立足于学校、技能训练借力于企业、创新研究协同于科研机构”的协同育人模式,形成高校、学生、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强化中医药核心课程建设。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构建由中医文化、中医基础、中医经典、中医综合实践和中医临床5大课程群组成的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足、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经典功底深厚、中医临床思维及动手能力较强的中医学专门人才。每个课程群分列4门核心课程和多门拓展课程,形成了集成建设、协同发展、共同提升的建设模式。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深化中医药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中医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中,构建了“导读—讨论—总结—拓展”教学模式;在中医“四大经典”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诵、学、摹、训、用”五阶式教学模式;在《经络腧穴学》等课程中开展以学科为基础、问题为引导(PBL)的教学模式改革;在《中药鉴定学》等课程中,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市场见习—社会活动—课程实习”教学模式。学校教学模式项目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坚持教育为本、质量为根,加强教学内涵建设
  (一)扎实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启动教学工作“本分”大讨论活动,明确抓好教学管理是学校的“本分”,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本分”,提高学习水平是学生的“本分”;倡导“尽本分、守道义、求质量”,构建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举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教学能力检查,开展监考工作大家谈、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问题研讨、教学规章制度研习、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优秀教材评选等系列活动,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切实做好“三名工程”建设。深入落实以“名家”、“名科”、“名士”为核心的“三名工程”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初步建成了以中医、中药学科专业群为核心,信息管理为补充的学科专业架构。建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卫生部技术准入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拥有省级研究基地、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等50余个。
  (三)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完善以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和专业见习、实习为主体,课外科技创新和综合社会实践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为龙头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GMP制剂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中药标本馆等14个项目;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改建临床技能综合培训大楼;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7个。
  (四)大力抓好“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了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卓越中医教育培养计划3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获得“十二五”全国规划主编教材2门,行业规划主编教材19门,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
三、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依托学校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挖掘和提炼名家名师为人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生动展现教师的精神风貌。加大优秀教师典型事迹的宣传,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组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师资培训、教学研究、信息咨询与评估管理等,为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能力发展与教学水平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遴选一线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和资助;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
  (三)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推行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深化职称评聘改革,坚持职称晋升向一线教师倾斜;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以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办法,坚持绩效分配向一线教师和拔尖人才倾斜;建立开放、动态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流动有序、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竞争机制;推行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设立“教学型教授岗”,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现有博士生导师100人,硕士生导师421人。2人荣获“国医大师”称号,1人荣获“国医楷模”称号。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4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5人,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2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55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1个。
四、坚持科研兴校、驱动创新,提升科研育人水平
  (一)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联合10余家国内外高水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成功牵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治疗温病的中药新药研发”、中医药行业专项“我国水生、耐盐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金银花资源高值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山东省高等院校协同创新中心“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4个重大科研项目;同时获批合作申报的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新型药用辅料甜菊素的研究与开发”。
  (二)开展协同创新研究。融合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生物科技,聚集参建单位的创新资源和要素,牵头建设“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东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中医药抗病毒应用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系列研究,和传统产品抗病毒系列研究的二次开发等工作。其中,承担的“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抗菌抗病毒基础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以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技术鉴定。
  (三)以科研服务促进教学。加强科研平台面向本科生开放的力度,吸收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使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与课程设计、教学实验、毕业设计紧密结合;面向中医药课程与教材建设需要,立足于学术发展前沿,筛选中药药性理论、肝藏象理论、中医药抗病毒理论等创新科研成果进课程、进教材、进实验室;通过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推进中医药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促进创新教师科研团队建设,提升教师学术水平与教学能力。
  (四)以课外学术活动开拓学生科研视野。坚持开展“诸子风采”、“教授讲堂”、“人文论坛”、“灵岩辩疑”、“辛夷论坛”等特色学术活动,丰富师生第二课堂;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为抓手,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制。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2项,山东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
五、坚持开放办学、发挥优势,增强中医药服务社会能力
  (一)开展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制定《山东中医药大学聘任企业兼职师资实施方案》、《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书》等系列文件。中药学、制药工程和药学3个专业先行开展合作办学、协同育人,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先后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润华药业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等10余家医院、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二)共建教学资源。根据产学研联合办学规划,新增亳州同仁堂饮片有限公司、昆嵛山药用植物等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山东福胶药业有限公司、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实习教学基地;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与亳州同仁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滨州天顺药业等签订联合办学和双师、兼职聘用协议,并选拔聘任了中药学类兼职教师。
  (三)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围绕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与医疗保健需要,组建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集团、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山东省中药材良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中医医疗、中药材种植技术、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全省中医院“西医学习中医”普及班培训活动、全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深受社会各界与广大群众欢迎。
  在建设高水平特色名校的征程上,山东中医药大学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与中医药学科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内涵、立特色、树品牌、促发展,不断谱写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