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浇水、施肥、播种……山丹、牛膝、益母草、乌头、红花、藿香等20余种药用植物被陆续播种。位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西南角远方阁北侧的“百草园”在沉寂了一个冬天后,又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百草园”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计智 通讯员梁红卫 张昕 崔国军
春暖花开时,正是播种季。近段时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高德民、张少华、步瑞兰3名老师和学生们又在园里忙活开了。
园的由来
2013年5月前,“百草园”所在地还是一片长满野草无人问津的空地。
早在2009年,讲授“药用植物学”的药学院教师高德民就联合讲授“中药学”的基础医学院教师张少华教授成功申报了“国家重大科学装置——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的子课题“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采集和保存”。他们陆续收集到了大量野生药用植物种子,科研之余,他们也在思考如何保存并利用好这些珍贵的种子。中医文献研究所教师步瑞兰副教授对中药也很感兴趣,经常跟他们交流探讨。
2012年冬天,高德民跟张少华、步瑞兰提出在长清校园内找块空地利用承担课题经费种植药用植物——既可以有效解决种子的保存和利用问题,还能为学生在校园内就近提供一处课外实践基地。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相关部门收到申请后,同意在长清校园开辟专门区域集中种植药用植物。后勤处为园子专门铺设了水管,解决了灌溉问题,并在垃圾清理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学生工作处专门安排了10个勤工助学岗位帮助整地;药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文献研究所也提供了各种便利,给予部分经费支持。
园在心中
从2013年5月开始,高德民、张少华、步瑞兰跟他们的研究生、勤工助学学生以及许多对中药感兴趣的学生就与这“五亩半”有了不解之缘。
地里的建筑垃圾和石头清理起来耗时耗力。他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基本清理干净,仅石头和垃圾就清理出30多卡车。搬石头、挖垃圾、修路、犁地、播种、浇水、除草、移苗、野外采集……3位老师和学生们虽然手上都磨起了血泡,并长满了厚厚的茧子,但却乐此不疲。
2014年7月,基本成型的园子经历了一次险情。接连下了两天大雨,园里一片汪洋。第三天早上,高德民下了班车,顾不上脱皮鞋就跑进园里挖沟排水。学生们脱去鞋袜,卷起裤脚,拿起铁锨,投入了“护园”行动。虽然他们的衣服湿了脏了,有的学生脚也被扎伤,但看到水已被排出,倒伏的竹竿也全被扶起,亲手种出来的药材苗得以保住时,大家还是很欣慰。
2014年11月,师生们还利用周六开展了重新归整园子的“会战”。一大早,高德民、步瑞兰带着30多名学生下地干活。为了节省时间,午饭就在园子里解决。大家分头行动,有的买饭,有的打水,剩下的继续干活。休息时,师生席地而坐,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野外历险
园里所种药用植物大部分是由野外采集到的种子种植出来或从野外直接移栽过来的。近几年,每年3月到11月期间,高德民、张少华、步瑞兰和学生们都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在野外度过。野外采药时,摔倒,遇到毒蛇,被蜜蜂蛰等是常事,有时遇到恶劣天气还容易迷路。
2014年8月24日,步瑞兰领着辛晓伟、高丽丽等4名学生在崂山采药。青岛百合、山东万寿竹等山东特有植物陆续被他们发现,大家很是兴奋。辛晓伟在前边探路时,又意外发现了细辛。听到消息,大家纷纷围了上去,却不小心碰了一个蜂巢,顿时被成群的蜜蜂包围。5人无一幸免。步瑞兰指导学生们挖出东北南星的块茎,砸碎了涂在被蜇的地方,才稍微缓解了症状。但到了晚上,蜂毒还时不时发作,时冷时热,疼痒难忍,他们躺着翻来覆去睡不着,几乎彻夜未眠。
他们采药时曾遇到过蝮蛇,也遇到过因下雨起雾找不到下山的路。也正是因为有多次的野外历险经历,许多在书上才能看到的药用植物也落户园里。
多方受益
到2014年9月,园子基本成型,取名为“百草园”。师生们为园里360余种药用植物都挂了牌。其中既有稀有、渐危植物野大豆、甘草、黄耆、五味子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有山东银莲花、烟台翠雀花、山东瓦松、泰山韭、矮齿韭等12种山东特有植物,更有丹参、知母、益母草、紫苏、桔梗、黄芩、防风、白芷、沙苑子、射干、柴胡等常用大宗药用植物。
“百草园”已成为该校学生课外实习基地。药学院2012级中药学专业的高丽丽便经常往“百草园”跑。凭借一年来在“百草园”积累的丰富种植经验,高丽丽在2014年5月药学院举办的中草药栽培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百草园”对中药材的科研及推广工作也带来许多便利。高德民、张少华、步瑞兰和学生们历时6年采集到的800余种山东野生药用植物种子有了很好的归宿,而且为其他科研单位、种植户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研究对象和充分的种苗资源。聊城临清市康庄镇一位种植大户专程到“百草园”取经,最终选择了丹参和桔梗轮作的种植模式。
“百草园”还美化了学校校园。2014年春天以来,吸引了校内外许多师生和居民前来观赏。园里一处十几平米的区域里连片种植了6种黄芪属药用植物,另一处30多平米的区域中集齐了全省所有菊属类野生药用植物……当直观地看到那么多品种繁多的野生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