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以文化人 以德立身 以术彰业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报社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   点击数:   日期:2014-03-11   字体:【
以文化人 以德立身 以术彰业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 石作荣 滕佳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报 2014年3月10日
    近10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创建了以“以文化人,厚重基础”为指导思想的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新模式,探索构建了由中医文化、中医基础、中医经典、中医综合实践和中医临床五大类课程群构成的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三大特色:以文化人、以德立身、以术彰业的育人观,德术并重、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治学观,传承创新、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的质量观,在研究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
  推动了大学文化建设
  依托中医文化课程群,在办学理念中渗透和融入了中国文化,强调“以德为先、以仁为本”的做人基础;校园建设着力体现传统文化与齐鲁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功能。2006年,学校成立了山东省唯一的医学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医药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再次入选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强化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12年创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及齐鲁医药文化和学术流派的研究;2013年,建设了学校医史博物馆。
  推动了学科专业建设
  2008年,建成教育部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2011年,建成山东省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人才培养示范区;2013年,获得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建成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了3个国家级、2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新近创建的中医教育学学科,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在中医教育史、中医学术发展史及中医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了中青年教师培养,按照“名师+骨干+团队”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名师、骨干和团队的作用,建设了一支文化底蕴深厚、师德风范高尚、专业功底扎实的德术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了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先进个人1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校级教学名师22人;建设省级教学团队6个、创新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11个。获全国第三届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1项,首届“中医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强化了课程建设
  创新了课程建设模式,发挥重点学科对课程建设的支持与促进作用,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建设质量;按照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对现有的课程资源整合、优化,组建系列课程,形成发展特色;以系列课程为支撑,突出主干课程,强化精品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人才培养功能,以主干课程为重点,建立课程群,打造建设平台,实现集约发展,整体提升。共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特色课程7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这些优质课程资源不但提升了体系内课程的建设水平,而且在学校21个专业内实现了优质课程群资源的共享。
  强化了教材建设
  依托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共29部,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所编教材获国家教育部精品教材1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优秀教材4部,获山东省教育厅一等奖教材1部,二等奖教材2部,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教材4部。其中,孙广仁教授先后主编了《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增加了中土五行、精气分阴阳等重点内容,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近3年,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考研率达到71.5%,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92.7%,总体就业率达到93.2%。在校生荣获国家奖学金46人次,省政府奖学金20人次;多人获得“全国敬业奉献好人”、“全国三好学生”、“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在“中医社杯”华东地区大学生中医学科竞赛中,取得2个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在“挑战杯”知识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其中,在校生李晓红同学,荣获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其典型事迹已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的成果,在及时应用于校内教学的同时,还推广至各类对外培训和科普教育,积极服务于社会大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先后举办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中医护理管理骨干培训班”、“中医五级师承培训班”等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班22期,每年举办各类健康讲座100余次,发放宣传普及材料10000余份。2名教授被选为全国中医药科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