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山东中医药大学:坚持“四个融入” 推进中医药文化“两创”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5-01-08   字体:【

山东中医药大学:坚持“四个融入” 推进中医药文化“两创”

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两创”,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术研究、以文化人、百姓生活和社会服务,讲好中医药故事,凝聚中医药力量,传递中医药声音,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特色做法入选2024年山东省“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文化‘两创’”重点成果。

融入学术研究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阐释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利用,中医医史文献学术水平居全国一流。作为第一单位起草《中医古籍整理规范》,制订我国第一部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标准。牵头完成国家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出版《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共计420余种古籍。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其学术办公室挂靠学校,目前已出版发布《中华医藏·养生卷》。组织创作《中医药文化读本》丛书,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二季山东篇)、山东广播电视台《少年中医说》等节目,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广。今年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将围绕中医药文化“两创”,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在研究阐释、保护传承、传播交流、人才集聚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学校先后受邀参加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全省文化“两创”工作座谈会。

融入以文化人 推动中医药文化启智润心

坚持将中医药文化与儒家文化有机融合,将“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各环节,以中医药文化涵养高尚医德,以历代医家的治学精神、高尚情操,引导师生践行“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价值追求。推进“儒”“医”有机融合,丰富医学人文精神。成立儒医文化研究会,大力阐发“儒医”概念,深入挖掘历代医家救死扶伤、造福社会的感人事迹和济世惠民、治病救人的高尚医德,将儒学与中医药文化融会贯通。设立扁鹊雕像及华佗、张仲景等历代医学名家雕像,在道路两侧制作中医药故事浮雕墙,打造校园特色人文景观,传播“医乃仁术”价值理念。

融入百姓生活 促进中医生活化深入人心

学校坚持“治未病”理念,推动中医生活化,使中医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在全社会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加强中医生活化研究,编制中医生活化指南,赴潍坊、临沂、宁阳等地开展当地群众中医健康文化素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调研,指导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中医养生知识和技术,将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广泛宣传中医生活化理念,借助养生药膳、中药膏方等形式,将“药食同源”“天人合一”等养生理念传递给广大群众。

融入社会服务 提升中医药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学校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主动融入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建设,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度。持续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文化论坛、“泰山论灸”“沂山论健”等高端学术论坛,叫响“三山论坛”品牌,拍摄扁鹊三部曲微电影,持续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组织中医药文化夜市,让群众通过“一服贴”“一盏茶”的中医药体验,切实感受中医药独特疗效。作为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学校勇担“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精准对接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进“四链”融合,提高协同发展能力,提升成果转化水平,更好赋能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切实把教育教学优势、科学研究优势、中医药文化优势、医疗服务优势转化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优势。(艾邸)

http://paper.cntcm.com.cn/bz/html/content.html?date=2025-01-06&pageIndex=7&cid=1&articleId=tedJOZQBP7By5ILgD_FL&articleInde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