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关注热议全国两会
3月14日和16日,备受瞩目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相继闭幕。我校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广播、微信等多种形式密切关注“两会”,结合自身感受和社会现实,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认真思考,交流观点,对“两会”传递出的信息充满信心。
原社科部副主任、退休教师朱凯教授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充满民生情怀以人民为中心,务实进取,鼓舞斗志,提振信心,交实底,出实招,产实效的报告。报告对形势的深刻分析,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如实评估,对今年工作的全面部署,尤其是以《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始终,解决什么是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发展为了什么的问题,都将对我校编制学校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创建“双一流”大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办公室副主任杨春涛认为,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目标,令人振奋。报告中既有“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要求,也有“发展中医药”的部署,还有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任务,这为我们谋篇布局“十三五”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握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工作实践,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
宣传部宣传科科长胡安民认为,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对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一员,一要结合本职工作,先学一步,学深、学透,全面领会“两会”精神实质;二要充分利用宣传舆论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三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创新方式方法,讲好学校故事,传播好学校声音,为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和一流学科贡献一份力量!
校团委书记陈众认为,每年的“两会”都是我国政治生活的盛事,今年恰逢“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和改革攻坚期,因此今年“两会”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针对“十三五”期间如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树立科学质量观等问题,今年有代表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的阵地作用,把引领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医学院青年教师张颖颖认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树立科学质量观是“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问题,也是这次“两会”关注的热点。作为一名高校基层教师,看了“两会”的新闻报道后深受激励,要全面提高医学专业教育质量,就需要不断学习,以科学的理念引领教育发展,以创新发展理念激发学生的活力,以开放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资源,做好课程建设。我们要加强专业素养,提高知识水平,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在教学中严抓教学质量,注重结合中医药特色,用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为我校中医认证工作等各项重要工作作出贡献。
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周洪雷认为,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充分体现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1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所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求真务实,催人奋进。两会前夕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更为未来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认真领会“两会”精神,坚决拥护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定,自觉践行“两会”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中医药人,我们对中医药事业充满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理工学院辅导员徐希敏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期间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很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充分地运用网络新媒体的力量,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学生会副主席刘绪卿认为,今年“两会”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强大的能力和信心,激励我们立志“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从严修品德,从实练本领”,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准备。报告提出,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大学生要调整就业心态,不断提升自身本领,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学生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李振凯认为,在“两会”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提出了应用型高校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这为学生社团和组织的发展指出了决定性的方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谋未来”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场旋风性的教育改革下,更应发挥自身的作用,无所畏,有所为,推进创新改革的进程。
校报学生记者团副秘书长赵晓瑜认为,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医药也是代表委员会们重点关注的话题,许多代表、委员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以加强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弘扬中医文化;鼓励西医转向中医,形成中西医结合;体现民族医药特点;中医药发展必须做减法,聚焦发力,轻装前行等。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作为中医学子,我为能够传承中医文化而骄傲自豪,为将来能够用中医知识治病救人充满了憧憬与期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社会的关注下,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目标不再遥远,中医药的雄风重振不再遥远!
中医学院2014级学生吴晓月认为,“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今年的“两会”上也成为了热点。在云南洱海边,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要永驻人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问题是人人关心的问题,雾霾的治理更是迫在眉睫。“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作为一名大学生,养成促进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人文社科学院2014级学生史钊认为,“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追求完美和极致。我们大学生在求学路上更应该严谨、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学习文化知识;同时更要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与水平,在专业领域不断追求进步。愿我们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筑起“中国智造”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