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2024年度学科建设总结表彰大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动员全校师生医护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勇毅攀登、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学科建设新突破,加快建设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1月9日上午,学校在长清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2024年度学科建设总结表彰大会。校党委书记张立祥、校长李可建出席并讲话,党委副书记艾邸主持大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丽丽,党委委员、副校长王琳,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玉龙,党委委员、副校长崔亚洲,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常现兵,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众,党委委员、党委统战部(台港澳事务办公室)部长(主任)朱姝出席大会。
张立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过去的一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起笔于“思想解放”,运笔于“学科建设”,落笔于“深化改革”,砥砺前行、矢志奋斗,既有赶路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取得了很多新成绩、新亮点,这是全校上下“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拼”的结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学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当先锋、做表率、争一流,他们是山中医精神的生动诠释者、完美实践者。
张立祥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有很多新的期待。一是向着梦想出发,必须创新引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要提升中医学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医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或学科评估A类。要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围绕中医药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点重大项目上多出标志性成果,2025年国自然立项数量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要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步伐,办好扁鹊书院、王琦书院齐鲁分院,积极争取重启中医少年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开设本硕贯通及与博士衔接培养班。要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比赛、国家教学成果奖上出成果。要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争取顶尖人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以及海外人才引育,实施青优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持续释放“人才发展红利”。二是向着梦想出发,必须注重内涵,激发各类主体要素活力潜力。要积极推进岗位评价与绩效工资改革,加快制定并实施《山东中医药大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调动全校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完善教师分层分类发展体系和培养机制,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造就更多的“大先生”铺平道路、创造条件。要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做好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大文章。要在精准服务校友、推动校友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上下功夫,把有校友的地方建成“第二校区”,画好共谋发展的“同心圆”。三是向着梦想出发,必须深化改革,强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要在全校更大范围内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进一步提升境界、思想解放,深入开展对标争先、调查研究活动,用“千方百计”化解“千难万险”,汇聚师生“万千合力”。要围绕校院两级管理改革、部门单位绩效考核改革、校院一体化改革这些重大改革,加快形成校院两级职责明晰、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构建学校和附院协同发展、双向赋能的良好机制。进一步深化规章制度立改废成效,规范工作流程,形成规范、高效的内部治理体系。要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在创收上多动脑筋,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要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本领,建设“平安校园”“美丽校园”“节约型校园”“智慧校园”,为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优质的环境和条件。
张立祥最后指出,广大师生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鼓足敢为人先的勇气与魄力,在新的征程上,敢挂“作战图”,敢立“军令状”,敢签“责任书”,争当谋重点、抓重点、保重点的高手,争当抓落实、保落实、促落实的强手,绝不能坐等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机遇在我们手上错失良机,要努力向解放思想要思路,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在自我革命的洗礼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努力交上“山中医何为”的精彩答卷!
李可建代表学校总结了2024年工作。李可建在讲话中指出,2024年学校党建引领开局,教育科技人才齐发力,教书育人成果谱新篇,高质量作为彰显担当,传承创新发展呈亮点,改革治理成果见实效。李可建强调,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努力和勇毅拼搏,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中医药的殷殷嘱托,以省政府“支持山东中医药大学建设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重要意见为契机,彰显更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争创更优成绩,在新的伟大征程上笃行不怠、乘风破浪,奋力谱写学校事业发展新的篇章!
会上,艾邸宣读2024年度党建引领双促奖,王丽丽宣读潜心立德树人奖,王琳宣读人才强校贡献奖,张玉龙宣读改革攻关贡献奖,崔亚洲宣读科研创新突破奖。与会领导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张玉龙通报2025年寒假工作安排。
学校各部门、单位科级及以上干部,各教研室主任、全体辅导员,三所附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