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魂于课铸盾于心传薪于行
——山东中医药大学爱国和国防教育思政课实践案例
爱国和国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举措。山东中医药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指示精神,紧扣2025年山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安排,将爱国和国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思政课程引领、国防教育赋能、抗战精神浸润三维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格局,让爱国情怀在课堂中扎根,国防观念在实践中强化,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延续。
一、思政课程引领:筑牢爱国国防教育核心阵地
思政课是开展爱国和国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山东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学科特色,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将爱国和国防教育有机融入各教研室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从哲学高度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框架,以“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为理论根基,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作为客观物质实体的存在意义,认清国防建设对国家存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为主线,强调爱国主义绝非单纯的情感表达,而是要转化为投身国防建设、服务国家发展的实际行动;以“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核心视角,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与优越性,实现情感与理性、历史与现实、个人与集体、民族与世界的“四个统一”,让爱国主义教育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温度。

图1 思政课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聚焦抗战历史这一重要教育资源,以“伟大的胜利——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为主题开展集体备课。课程系统回顾十四年抗战历程,通过梳理历史脉络、解析关键战役、讲述英雄事迹,清晰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让学生在回望历史中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认清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强化国防观念与忧患意识,筑牢不忘历史、捍卫和平的思想根基。

图2 思政课教师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面向大一新生,以“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为绪论主线,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浸润、框架建构等多元教学方法。选取黄文秀扎根基层、陈祥榕戍边卫国、中国航天团队攻坚克难等典型人物与集体事迹作为教学素材,生动诠释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在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引导他们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成长历程,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图3 思政课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
医学人文教研室结合学校中医药特色,探索“盐溶于水” 式的教育融合路径。在《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等课程中,有机嵌入古代医家“悬壶济世”的家国情怀、近现代医学大家 “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人民至上”的抗疫实践等元素。让学生深刻理解 “大医精诚”与“爱国为民”的内在统一,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涵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职业使命感,实现专业教育与爱国国防教育的无缝衔接。
二、国防教育赋能:构建实践育人立体网络
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军事技能训练为基础,以教官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起全方位的国防教育实践体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锤炼军事素养,强化国防观念。
在军事技能锤炼方面,学校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核心,严格按照训练大纲开展年度学生军事训练。除完成队列、战术等基础科目训练外,重点组织学生开展军训实弹射击训练,通过规范的操作指导与严格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切实掌握基本军事技能,亲身感受军事训练的实战性与感召力。同时,成功举办新生军训行军拉练活动,在长途行军中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吃苦耐劳作风,显著提升了军训工作的育人实效。一系列军事训练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防建设的严肃性与重要性,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国防热情。

图4 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训练
在教官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秉持“以训促管、以管带训”的原则,高度重视军训教官队伍建设。于学期初组织军训助教开展专项集训,集训内容涵盖军事技能、组训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培训,着力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的学生教官骨干队伍。这支队伍不仅为新生军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更在训练过程中以自身言行传递国防精神,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力量。
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学校将国防教育融入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活动,让国防观念深入人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学校庄严举行庆祝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聚广场,共同见证国旗升起的庄严时刻,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同时,积极组织师生收听收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等重大纪念活动直播,通过观看阅兵盛况、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国防教育走出课堂,融入日常,形成了“人人讲国防、事事关国防、时时想国防”的浓厚氛围。学校在各类军事相关赛事中屡获佳绩,先后斩获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战术科目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活动一等奖、山东省学生军事训练营优胜奖等荣誉,彰显了学校国防教育的扎实成效。


图5 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升旗仪式
三、抗战精神浸润:激活红色基因传承密码
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以“传承抗战精神,共筑强国梦想”为主题,开展系列宣讲活动,让抗战精神成为滋养学生爱国情怀、强化国防意识的重要源泉。
学校精心组织大学生“星耀岐黄”宣讲团,于10月13日至10月17日深入各基层团组织开展主题宣讲,累计吸引1000余名学生参与。宣讲团成员结合自身感悟与丰富史料,通过生动的红色故事、翔实的数据对比和深刻的理论解读,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立足当下、不负韶华”“展望未来、勇担使命”三个维度,系统阐释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宣讲中,既有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经典战役的回顾,也有对沂蒙红嫂、抗日英雄等模范人物的缅怀,更有对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抗战精神、担当国防责任的思考,为在场学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感召。

图6 大学生“星耀岐黄”宣讲团开展主题宣讲
活动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提问、积极分享感悟。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宣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意义,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许多学生谈到,将以抗战先烈为榜样,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未来无论是投身中医药事业还是参与国防建设,都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报国之志。宣讲活动让抗战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走进青年学生心中,成为激励他们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学校还注重宣讲活动的延伸效应,将宣讲内容与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红色观影等多种形式,持续深化抗战精神学习教育。让学生在常态化的学习宣传中,不断加深对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理解,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转化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实际行动。
山东中医药大学通过思政课程引领、国防教育赋能、抗战精神浸润的三维联动,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爱国和国防教育体系,有效提升了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国防教育改革,推动爱国和国防教育与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不断拓展教育内容与形式,提升教育的时代性与吸引力。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更大力量。